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獨立音樂節協會促英國CMA調查Live Nation反競爭行為

    英國獨立音樂節協會(AIF)近日公開呼籲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對全球最大演唱會主辦商 Live Nation 展開反壟斷調查。AIF 指出,2025 年英國大型場館、體育場及戶外演唱會市場總計約 2,313 萬張門票,其中 Live Nation 及其子公司(如 Cuffe & Taylor、DF Concerts、Metropolis)掌控 1,536 萬張,市佔率高達 66.4%,遠超英國法定壟斷門檻 25%。     AIF 執行長 John Rostron 強調:「我們認為有證據顯示 Live Nation 可能涉及反競爭行為,因此建議 CMA 介入調查。」AIF 支持大型活動的舉辦,但更希望市場能公平競爭,讓大型公司與獨立業者都能有機會參與各級市場。     在國會商業與貿易委員會聽證會上,Live Nation 國際巡演總裁 Phil Bowdery 對此數據提出質疑,認為僅計算高容量場館,忽略劇院及小型場地,未能反映整體市場。不過,AIF 強調其分析涵蓋所有主要戶外演唱會門票。值得注意的是,Live Nation 近年來全球業務持續擴張,2025 年截至 5 月已售出 1 億張門票,超越 2019 年全年紀錄,並計劃至 2026 年再新增 20 個大型場館[3][4]。這種強勢增長也讓外界對其市場主導力及可能的反競爭行為產生更多關注。AIF 目前擁有近 150 個英國音樂節會員,強調將持續監督市場動態,確保產業健康發展。 Live Nation 壟斷對市場的影響     Live Nation 在英國大型場館、體育場及戶外演唱會市場擁有約 66.4% 市佔率,這種高度集中確實《限制了獨立廠商的發展機會》。AIF 及美國司法部均指出,Live Nation 透過場地管理、票務(Ticketmaster)和活動推廣體系,對市場形成強大壟斷力,導致: 票價上升:壟斷地位讓 Live Nation 有能力推高票價,消費者選擇受限。 小型推廣商、獨立場館被擠壓:規模較小的音樂活動發起方和場館經營者難以競爭,生存空間被壓縮。 藝人和創作者權益受損:Live Nation 掌控主要演出資源,獨立藝人和推廣商獲得大型場地和熱門時...

環球音樂淡化 Velvet Sundown 迅速崛起 Spotify 專輯倒數消失引發 AI 音樂打擊疑雲

    AI 音樂浪潮正席捲全球,近期由 AI 主導的「合成音樂專案」Velvet Sundown 在 Spotify 上迅速竄紅,主打單曲〈Synthetic Dreamscape〉一週內創下 1,500 萬次播放,6 月單月總串流量更突破 8,000 萬次,較 5 月增長 120%。這股 AI 音樂熱潮讓 Velvet Sundown 成為首個以 AI 為主導、成功打入 Spotify 全球熱門榜前 40 名的人氣專案。     然而,原定於 7 月 14 日發行的專輯倒數計時卻突然從 Spotify 消失。自 7 月 8 日起,該倒數計時頁面無預警下架,Spotify 官方並未給出明確說明。此舉引發外界熱烈討論,社群媒體上更有聲音質疑,這是否代表串流平台開始對 AI 音樂內容進行審查或限制。 環球音樂:AI 是輔助,不是威脅     對於 Velvet Sundown 這類 AI 藝人迅速崛起,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 UMG)執行副總裁暨首席數位官 Michael Nash 在聯合國「AI for Good」峰會上公開表示,並不感到擔憂。他強調:「我們提出一個保障並提升人類創意,同時善用科技創新的願景。AI 應該是輔助和增強人類創意的工具,而非取而代之。」     Nash 的觀點獲得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主席 Victoria Oakley 及 Deezer 執行長 Alexis Lanternier 的認同。他們一致認為,AI 音樂的發展應以尊重原創、保護創作者權益為前提,並透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正向發展。 AI for Good 峰會:產業內部對 AI 角色的多元看法     在「AI for Good」峰會上,Nash 提出的願景強調三大重點: 保障與提升創意:AI 技術應以「保障並提升人類創意」為核心,讓科技成為創作者的助力,而非威脅。 善用科技創新:應「善用並變現」AI 帶來的創新潛力,推動音樂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新商業模式。 產業合作與規範:建立合作機制,制定 AI 創作倫理與版權規範,確保創作者權益不受侵害。 產業內部對 AI 角色的看法分為三派: 創新派: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