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圖基準面大解密|颱風風暴潮水位背後嘅安全零點」
海圖基準面係海圖上計算水深嘅「零點」,就好似量身高一定要有地面做起點咁。海圖標示嘅水深數字,都係參考呢個統一定義嘅基準面計算,目的係方便船隻掌握海底實際深度,保障航行安全。由於潮水有漲落,基準面嘅設定通常係最低天文潮位(Lowest Astronomical Tide,LAT),確保數值大部分時間都比真實海平面低,避免船隻誤判水深而擱淺。
香港歷史上嘅海圖基準面由悠久嘅天文潮汐觀測確定,追溯至1917年。香港「主水平基準面」約低於平均海平面1.38米,依據呢個設定,政府於多個地點持續透過潮汐儀監測潮泳變化,保證基準面數據精確。歷史上,1866年英國皇家海軍測量船「利福民號」喺港島北部海岸嵌設嘅「利福民螺釘」成為重要基準點,影響港內高度同水準測量制度發展。
呢個固定嘅基準面喺香港嘅航海同防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海圖基準面數據配合電子海圖及潮汐預報,令船員能掌握航道水深、安全錨泊區域、風暴潮水位等關鍵資訊。此外,港口管理、碼頭建設都依賴基準面定位,確保設施設計符合水深要求。
以今次颱風樺加沙襲港為例,香港天文台同新聞會講海水「海圖基準面以上3米」,解釋直觀即係海水比最低潮位升高3米,造成水浸危機。低窪地區居民理解呢點,有助提高防災意識及作出適當準備,例如搬離危險地帶或預備沙袋。風暴潮警報訊息正因基準面數據而變得準確和易懂,避免因資訊模糊導致誤判。
香港40多艘政府運作嘅潮汐測量儀器配合衛星定位技術,實時監控水位變化。電子海圖系統(ENC)結合基準面數據,提供動態安全提示,例如警告航道淺水、船舶避讓障礙或調整行走速度。呢啲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使傳統紙質海圖逐漸被智能化海圖系統取代。
總結嚟講,海圖基準面係香港海事安全嘅基石,結合潮汐科學及現代技術,確保船舶航行安全,亦於防災預警系統中發揮不可或缺嘅角色。了解基準面嘅設立原理同應用,有助市民更好掌握颱風和風暴潮帶嚟嘅風險,有效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Picture:
https://www.hko.gov.hk/tc/blog/00000204.htm
#向在風暴期間謹守崗位的工作人員致敬
#香港海圖基準面 #風暴潮 #颱風樺加沙 #香港防災 #海洋知識 #潮汐基準 #航海安全 #風暴潮警報 #港灣水深 #海事資訊 #颱風襲港 #水位變化 #香港天文台 #海平面升高 #防水浸 #水位基準 #暴雨水浸 #氣象知識 #海圖解說 #安全航行 #shapop齋talk
留言
張貼留言